心要法門
至道本乎其心,心法本乎無住,無住心體靈知不昧。性相寂然,包含德用
;該攝內外,能廣能深,非空非有,不生不滅,求之不得,棄之不離,迷現量則
或苦紛然,悟真性則空明廓徹。
雖即心即佛,唯證者方知,然有知有證,則慧日沉沒於地;若無照無悟,則昏
雲掩蔽於空門。但一念不生,前後際斷,照體獨立,物我皆如。直照心源,
無智無得;不取不捨,無對無修。然迷悟更依,真妄相待;若求真去妄,如避
影以勞形;若體妄即真,似處陰而影滅。若無心妄照,則萬累都捐;若任運
寂知,則眾行圓起。
放曠任其去住,靜鑑見其源流;語默不失玄微,動靜豈離法界。言止則雙
忘智寂,論觀則雙照寂知;語證不可示人,說理非證不了。悟寂無寂,真智
無知;以知寂不二之一心,契空有雙融之中道。無住無著,莫攝莫收
;是非兩忘,能所雙絕;斯絕亦絕,般若現前。
般若非心外新生,智性乃本來具足,然本寂不能自見,實由般若之功。般若
之與智性翻覆相成,本智之與始終兩體雙絕,證入則妙絕圓明,悟本則因果
交徹。心心做佛無一心而非佛心;處處證真,無一塵而非佛國。真妄物我,
舉一全收;心佛眾生,炳然齊致。迷則人隨於法,法法萬差而人不同,悟則法
隨於人,人人一致而融萬鏡。言窮慮絕,何果何因?體本寂寥,孰同孰異?
唯志懷虛朗,消息沖融,其猶透水月華,虛而可見;
無心鏡像,照而常空矣。
青峰居士 摘自 唐 大華嚴寺沙門澄觀